人工智能:未来助手抑或替代者

2023-08-13 10:25:11 来源:科普时报

近日,在上海举办的第六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重点围绕技术、产业和人文三大话题展开,着重关注大模型、智能芯片、科学智能、机器人、类脑智能等十大前沿领域。

虚拟现实技术让我们得以逃离真实束缚,漫游虚拟世界。早在20世纪60年代,这种概念就已萌发。到了20世纪90年代,随着计算机性能提升,虚拟现实设备进入大众视野,应用也逐步丰富。如今虚拟现实头显、手持控制器的画面和交互已趋逼真,用户可身临其境探索虚拟世界,在游戏、医疗、教育、娱乐等领域大放异彩。可以说,一个虚拟的新世界正在开启大门,等待我们探索。

视觉中国供图


(资料图)

在虚拟世界中,最令人着迷的角色非虚拟人莫属。虚拟人利用计算机生成人像,在图像和语音方面不断趋同真人。我们可以通过它学习、工作、娱乐,从最初的虚拟偶像到今天的虚拟客服,再到近乎真人的数字人,虚拟人产业在高速成长。它们不会疲劳,不会生病,工作效率超乎想象。很多企业已开始运用虚拟人替代枯燥重复的劳动。

支撑虚拟人持续进步的,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。人工智能的目标是使机器拥有像人一样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其核心是构建和训练算法模型,通过分析大量数据完成特定任务。当前,最突出的方法是深度学习,通过模拟人脑神经网络结构实现,还有经典的机器学习、遗传算法等,能解决视觉识别、语音交互、规划控制等问题。

人工智能赋予了虚拟人聪明的大脑。这些技术的快速进步引发了对就业市场的担忧。由于自动化和智能化,一些高度结构化的工作面临被取代的风险,例如数据录入员、财务核算员、文字客服等,制造业的操作工也可能被精确稳定的机器人所替代,智能驾驶技术也对交通运输业构成冲击。

我们要看到,科技革命也创造了新的工作机会,比如数据科学家、人工智能工程师等新职业需求激增,软件和芯片相关产业也在快速扩张。此外,内容创作、人机交互设计、虚拟演播等领域正在成为就业的新“蓝海”。

纵观全局,自动化和智能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大趋势,以前需要重复操作和数据处理的工作,完全可以利用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自动完成。因此,面对这些挑战,需要以开放和理性的态度看待科技进步,并从多个层面促进人与科技的和谐发展,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,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,不断增强人们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
理性认知这些新技术有助于人们实现自我劳动力的转型和发展,从单纯“被替代”定位到协同发展的步调,人工智能和虚拟人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是为了满足人们自身的需求,因此,从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·马斯洛 的“需求层次理论”考虑应对策略不失为一种方法。

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的《人类激励理论》一书中首次提出了“需求层次理论”。他认为,人的需求层次分为安全需求、爱与归属需求、尊重需求、自我实现需求。而面对新技术与人们的就业危机来分析:首先要满足劳动者的存活能力,这就需要通过职业培训获得新技能,适应就业转型;其次要提供安全感,完善社会保障体系,避免因技术革新而生活困难;要满足爱与归属感,就要鼓励团队协作,共同面对就业变化的挑战,同时加快智能化技术的发展,实现人工智能化的差异化陪伴,真正实现为每一个人服务;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开拓新兴行业,本质上就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。因此,如果能正确理解马斯洛“需求层次理论”,我们就能最大程度化解人工智能时代的就业焦虑,实现人与科技的和谐,这就需要社会每一个人的努力,堪比工业革命时期的再一次新挑战与新机遇。

面对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带来的深刻变化,每个人都要积极适应、勇于创新,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也要心怀希望、坚持理性。只有当人与科技实现和谐协作、优势互补时,我们才能共同迈向美好的新时代。

(第一作者系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博士,第二作者系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研究员)

上一篇 : 舒兰市开通防汛救灾专线 为42人找到失联亲属

下一篇 : 提升巨大 《合金装备Δ:食蛇者》与原版截图对比

x

相关推荐